首 页 机构职能 综合信息 政策法规 保密督查 宣传教育 信息安全 办事指南 下载中心
 
您好!欢迎访问365bet在线体育投注网网站  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综合信息 >> 热点关注
正文字体大小:[大] [中] [小]
Google或与美国家安全局合作防黑客攻击
[2010-08-01]

         

 

美国军方已在秘密研发网络武器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战的威胁日益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2月2日报道,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林恩近来警告称,对于在传统军力上无法与美国匹敌的敌人而言,虚无缥缈的网络战颇具诱惑。敌国黑客可以摧毁美国的金融系统、通讯系统和基础设施,而这耗费的成本可是远远低于建造一架第五代战斗机。“正因为如此,许多军队正在发展网络攻击能力,”林恩说,“一些政府已经拥有了破坏美国信息基础设施的能力。”

 

美国秘密研发网络武器

 

但林恩没有说,美国官员也不愿承认的是,五角大楼也在不遗余力地发展自己的网络攻击能力。实际上,它已经开始应用这种能力发动战争。不仅仅是关闭敌方系统,而且美军正在研发一种“魔法”——能够让敌人误以为自己在掌控着自己的军队,而实际上他们已经成为美军的“盟友”。

五角大楼官员私下承认正在开展这一工作,尽管一切几乎全是在秘密进行。美国近来成立美国网络司令部便说明,美军对这一任务是多么认真地对待。美国一名网络战高级官员说:“在这方面,你说话时必须小心谨慎,但是你能说有些事情正在进行,因为军队投入了资金,承包商在后面一窝蜂地追逐这些项目。”

美国国防部的“信息战”手册显示,美国网络部队的目标就是以自己手中的键盘操纵敌军的电脑网络。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希望拥有将对方电脑网络搞瘫痪的能力,中断敌人对关键信息和系统的访问和使用,并且用假信息欺骗对手,让其对现实情况做出误判。至于如何实现,那就属于军事机密了。

美国空军则希望神不知鬼不觉地探查世界任何地方的电脑网络,在潜在敌人的电脑里写入代码,长期潜伏,缓慢地收集情报,以防露出马脚。美国陆军则在发展“捕捉和识别敌方网络中的运行数据,用于发动信息战。”美国海军则在研究一种“进攻性信息战方案”。

 

美国网络战以攻为守

 

与常规战不同,在网络战面前,国家边界消失了。网络战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对称性,防守一方必须防范一切,而且时时刻刻都要小心防范。进攻者只要抓住对方的一个弱点,便可占据上风。此外,网络袭击者来无影去无踪,难以追踪。究竟袭击者是好奇贪玩的少年,还是犯罪团伙,抑或外国势力,或者是外国势力支持的犯罪团伙?这时遏制变得毫无意义,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进攻者是谁。

网络袭击转瞬即逝的特点也令人防不胜防。一旦敌人发现美国网络系统的弱点并发动攻击,美国再进行防御就为时已晚。美国五角大楼官员对此表示,进攻才是有效的网络防御。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网络战专家刘易斯也认为:“除非我们以攻为守,否则我们不能战胜对手。”

 

美国已经打响网络战

 

这种网络战已经开始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美国网络部队切断敌方指挥员指挥部队的能力。美国五角大楼官员说:“我切断你的电力、电台和电话,让你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即使你知道,你也无法通知你的部队。”更为险恶的是,美国网络部队可以篡改敌人得到的信息。

美国迅速、秘密提升网络进攻能力引发关切。美国海军退役将领欧文去年对美国网络战进行了研究。他说:“我毫不怀疑,我们在(网络)进攻方面正在做一些非常复杂的事情,但国会和政府对此很少有人知情。”

这项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进行的研究得出结论:“美国武装部队在积极准备从事网络进攻,可能在过去已经进攻过了。”但是,由于对此研讨不足,导致网络战政策不规范,容易导致美国误打误撞地卷入一场网络战。

环球网实习记者谭利娅报道,据2月3日美联社消息,美国国家情报总监丹尼斯?布莱尔称,中国加强对美间谍活动。

报道说,布莱尔在向国会的书面证明中称,中国在去年加强对美情报收集和处理工作。他还说,中国的情报工作“在美国内外都在不断扩大”。

美国国会的一个咨询委员会也曾在去年11月发表报告称,中国间谍正积极偷取美国机密,以加强北京在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实力。而针对该委员会的发言,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王宝东当时就对有关说法坚决予以否认,称这些指称“毫无根据、空穴来风、不负责任”。

对于类似新闻频频曝光,中国专家称,美国正想方设法贬低中国的国际成就,打击中国的国家形象。 “这种新闻并不新鲜。” 中国军事专家戴旭曾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美国抹黑中国的手段无非是所谓的间谍、黑客等老话题。为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美国想方设法贬低中国的国防成就,打击中国的国家形象。

 

人民日报:中国互联网在规范中前行

 

近期,“网络自由”成为一个热门词汇。美国政要接连指责中国的互联网管理政策,影射中国限制互联网自由。北京网络媒体协会表示: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通畅流动,不可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用一个法律来规范,用一个模式来治理。

 

网络审查是国际通行做法

 

网络审查,是指采取技术手段过滤违法信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邓炘炘认为,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限制违法信息的传播,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联合国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突尼斯会议就曾明确指出,“政府必须在互联网治理中发挥作用”。

事实也是如此,英国、德国、法国等国都采取技术措施过滤处理互联网上有害信息。英国设立互联网监看基金会,监控儿童色情和极端成人色情信息及种族主义言论,追踪非法信息并及时通知网站删除。德国立法并采取技术手段严厉禁止互联网上传播恶意言论、谣言、反犹太人等内容,在青少年保护法里面也有相关的对搜索引擎的规定。法国有专门的“费勒修正案”,要求网络服务商必须向客户提供信息封锁手段。

日前,据政治评论博客网站“哈芬顿邮报”消息,意大利政府已制定了一份对网站视频进行审查的法令,将在2月4日生效。这项长达34页的法令要求包括YouTube在内的互联网网站上传的视频都需要受到审核,主要是为了防止暴力和色情视频在网上泛滥。

即使是在美国,互联网同样不是绝对的自由。为了抵制网络色情,美国《儿童互联网保护法》规定所有公共网络资源必须安装色情过滤软件。在“9·11”事件后,美国出台的《爱国者法》,明确规定警察机关有权搜索公民的电话、电子邮件通讯记录;在美国很多地区,经常播放拉登讲话的“半岛”电视台及其网站是被过滤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言人介绍,在中国,对互联网的管理,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国依法保护网上言论自由,保护网上知识产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禁止利用互联网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煽动民族仇恨和民族分裂、宣扬邪教以及散布淫秽、色情、暴力和恐怖等信息。

 

中国网上交流充分而活跃

 

周久耕案、邓玉娇案、王帅帖案……这些热点事件的发起、进展始终离不开互联网上网民的充分参与和表达。这不仅见证了中国网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同时也表明,中国互联网上有充分的表达、交流空间。

“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大幅提高的同时,网上交流也十分活跃。”中国社科院网络研究室主任闵大洪说,就网络互动空间来讲,中国现在有论坛上百万个、博客2亿多个,每6个中国人就拥有1个博客,网民每天新发布的博文超过400万篇,各类论坛每天新增的帖文更是难以计数。“如此规模庞大的互动,说明中国互联网上的信息交流是开放的、充分的,也是自由的。”

获取信息、发表评论、寻找朋友、交流情感、购物消费……中国网民的交流平台在不断增多,网上互动也已成为亿万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网民的日常工作生活交流,网上官民互动也渐成新风。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社,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做客新华网,就民生、反腐、医疗等内容与网友进行交流。在人民网的“地方领导留言板”上,已有近千位省级、副省级、地市级干部有了专属留言板,截至1月26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和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分别以“6279”和“2723”的留言数位列留言板前两位。

各级政府部门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注重通过互联网征求民众意见。而每年“两会”期间,网友通过网络积极参政议政,还为网络带来了一个新词语——“网上两会”。“如果没有蓬勃发展且有着充分自由空间的互联网空间,没有网民对互联网的积极参与,没有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是不可能有互联网企业在中国的勃兴的。”有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网络管理在合作中前行

 

1月15日,CNNIC发布了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3.84亿人,网站数量达到323万个,互联网普及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达到这一规模,中国仅仅用了短短15年,与快速发展相同步的,是互联网管理在发展中的不断探索。

其实,就整个世界来说,互联网也是年轻的事业。如何对互联网进行管理,对各国而言,都是一个新课题、新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中国十分注重吸取各国治理互联网的有益经验,同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言人表示,“中国互联网还在快速发展之中,我们愿意在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就互联网发展和管理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以增进相互了解,实现共同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言人指出,互联网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中国愿意在打击黑客攻击等违法犯罪方面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为建设好、管理好互联网做出积极贡献。

“在认真吸取世界各国发展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发展和管理之路,中国的互联网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言人说。

 

从“中国经济威胁论”到“中国黑客威胁论”的根源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舆论围绕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的炒作始终高温不退。最近,不少西方媒体又抓住我导弹拦截试验和国防现代化大做文章。“中国威胁论”似有波澜再起的势头。

回溯中外关系的历史长河,可以发现,“中国威胁论”其实不是新东西。其早期形态当属1873年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在《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中提出的“黄祸论”,其逻辑起点则是更早些时候拿破仑提出的“睡狮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加快,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国威胁论”便死灰复燃,在更大范围内持续不断地扩展开来。从“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间谍威胁论”到“中国黑客威胁论”等等,花样不断翻新。

客观上,当代“中国威胁论”源于中国实力地位快速增强,超越了外部特别是西方的心理承受力。近代以来,西方大国长期习惯于面对一个庞大而贫弱的中国,他们对当代中国超常速度崛起缺乏足够的心理预期和准备,传统优越感开始动摇。他们习惯了长期养尊处优的生活方式,对突然面临的竞争一时难以接受,危机感萌生。

从中国加速崛起的事实简单地推演出“中国威胁”,这个认知过程显然受到西方传统政治学逻辑的影响。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经历过太多的自相残杀和对外征战,强权政治理念已经成为其最重要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当他们试图从既有经验与文化中寻找应对现实问题的答案时,极易滑入所谓新兴大国必然挑战现存国际秩序和既有霸权并导致战争的思维路径。但在当代各国相互依存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这种历史宿命论难免有些迂腐陈旧。

将中国加快崛起简单地导向“中国威胁论”,还源于西方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缺乏足够理解。与西方的哲学政治理念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对强权政治、奉行睦邻友好。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并坚持和平发展战略,倡导建立和谐世界。可见,现时中国对外战略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理念。但不少西方政客和学者却依然固守成见,不厌其烦地质疑中国的战略意图,不相信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是真心实意。正所谓坏人眼里无好人。这多少与他们对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历史与文化传统、思维与行为方式的无知相关联。比如,那些“中国军事威胁论”的鼓吹者关注中国国防现代化成就,却无视这样的事实,即中国国防事业曾长期停滞。中国幅员辽阔,中国军事力量的建设须与其职责使命相适应,近年国防投入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偿债。总之,“中国威胁论”暴露出西方对华认知的缺陷。

将中国加快崛起简单地导向“中国威胁论”,恐怕也难以完全排除某些西方政客与谋略家的邪恶图谋。拿破仑的“睡狮说”强调不要让它醒来,“黄祸论”的始作俑者直接上书沙皇要求着手征服东方并促成列强联合侵华,当代“中国威胁论” 鼓吹者更是赤裸裸地主张联手制华。

我们看到,当代多数“中国威胁论”的鼓吹者并非出自中国周边国家,反倒出自遥远的美国和欧洲,司马昭之心无非是挑拨离间,浑水摸鱼。前些年出自美国的“李文和间谍案”、近期德国媒体炒作的“中国间谍威胁论”等等,都充分暴露出其无中生有的歇斯底里与唯恐天下不乱的阴暗心理。我们不能忘记,“黄祸论”的肆虐曾经为近代中国遭受列强长期欺凌作伥。不能完全排除,西方大国当下宣扬“中国威胁论”,正是故伎重演,谋求压制中国发展。中国正面临新“黄祸论”的威胁。

展望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依然漫长。中国的实力地位不断增强,“中国威胁论”就难免继续翻新花样,期待它短期内销声匿迹是不现实的。事实胜于雄辩,真理自在人间。外部世界也需要时间反思调整。但不能因此任其自生自灭。只有坚定不移地奉行和宣示和平发展,坚持不懈地推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多层次对话,才能逐步消除外部疑虑,赢得认可与信任。同时,也需适时揭露其隐含的邪恶图谋,防止三人成虎,避免落入圈套。当下,尤其要谨防“中国威胁论”与“中国责任论”一体两面,即以“中国威胁论”来压制,以“中国责任论”来诱导。应避免为缓和“中国威胁论”而承担力所不及的责任。

 

上一篇: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下一篇:
首 页 | 机构职能 | 综合信息 | 政策法规 | 保密督查 | 宣传教育 | 信息安全 | 办事指南 | 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365bet在线体育投注网 电话:0756-2214487 E-mail:zhbmj@zhuhai.gov.cn
支持单位:珠海市信息产业局 珠海市信息化办公室 粤ICP备06084413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03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