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流千年的“蟹眼仙泉”
承载葛洪传说的古道仙钵
金漆木雕的粤剧古舞台……
800年岁月悠悠
这里是南海区丹灶镇仙岗村
仙岗村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确立了文旅强村的发展思路
本期佛山档案方志
推出《佛山方志影像•美丽乡村》
微视频第七集
一起踏上仙岗古村活化之路
古村活化 仙岗流芳
村落链接:
仙岗村,位于丹灶镇西部,为仙岗社区居委会所在地。该村始建于南宋初期,陈姓南迁至此定居而形成。因相传东晋时葛洪在此炼丹并遗留下一丹钵,于是该山被称为仙岗;村民环仙岗而居,村名仙岗村。别名仙溪村,曾用名大仙冈村。
仙岗村村貌(来源:佛山新闻网)
该村现存宗祠14座,分别为陈氏大宗祠、俭堂大夫祠、文才祖祠、与之祖祠、元辅祖祠、元杰祖祠、英护祖祠、元鼎祖祠、立之祖祠、儒伟祖祠、宗广祖祠、翠屏公祠、濂泉祖祠、苍山祖祠。
陈氏大宗祠(来源:佛山新闻网)
村内有众多古井,除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仙迹丹泉”(蟹泉仙井)外,还有低井、圣堂井、井神、仁和井、百岁井、深井、六甲井、七甲井等。相传东晋葛洪炼丹时曾在“仙迹丹泉”清洗草药,故又名“洗药井”。
花岗岩方形井圈,井内水深0.65米,井圈边长0.6米,井口与花岗岩条石地面持平,东南壁穿一孔流水并设花岗岩水渠,俗称“流水井”。南侧保留清代“重修仙迹丹泉”石碑。由于此井不远处另有圆形“流水井”一口,人们便形象地分别称这两口井为蟹泉雄井、雌井。
蟹泉仙井
“烧番塔”民俗,形成于明代,2012年被列入南海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传承人为陈永锦、陈建强。相传为纪念先民举火为号相约反抗元朝暴政而形成,后渐演化为祈求丰收、吉祥的节庆民俗。
番塔(来源:佛山新闻网)
传统番塔是用砖块错位留空叠垒而成,整体呈空心圆锥形,塔身底部直径约2米,顶部直经约1米,高约4米。中秋节晚“烧番塔”开始前,全村人往塔内添加稻草、柴木等易燃物,点燃后火焰向上升腾,场景十分壮观。
烧番塔(摄影:叶亮源)
方志影像
往期推荐
第一集:从“陶瓷罗南”到“生态罗南”,探寻罗南村成功转型的“密码”
原标题:《800年岁月悠悠,看南海仙岗古村活化的文旅强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