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姜长得像外星生物,买回去我妈肯定夸我眼光独特!”上周在菜市场,我亲眼看着闺蜜举着一坨分叉到张牙舞爪的老姜兴奋结账,结果当晚就被她妈追着念叨了半小时——原来那姜切开后纤维粗得能当牙签,炒菜时还泛苦。这年头啊,连买块姜都是门技术活!
一、生姜界的“选美标准”长啥样?
先摸摸它的“小蛮腰”。好的生姜就像二十岁的年轻人,表皮紧绷有光泽,轻轻一掐能感受到饱满的汁水。上周邻居李奶奶教我挑姜时神秘兮兮地说:“姑娘你看,这姜戴着金腰带呢!”原来她指的是姜块中间那圈淡黄色的纹路,这种姜通常辛辣适中,香味最浓。
再闻闻它的“体香”。把姜掰开个小角,新鲜姜的味道是带着清甜的辛辣,像初夏清晨的风;要是闻到霉味或酸味,快跑!这可能是去年窖藏时受潮的“老演员”了。我家楼下菜贩王叔有个绝活——闭着眼睛闻姜,十米开外能分辨出哪个是山东莱芜姜,不服不行!
二、这几种姜白送也别要!
“脱发严重”的秃头姜:表皮皱巴得像八十岁老人的额头,这种姜水分流失严重。上次我贪便宜买了打折的“皱纹姜”,削皮时直接表演了个“姜片消失术”——三分之二都进了垃圾桶。
“整过容”的漂白姜:某些摊位上白到发光的姜要警惕!正常姜是淡黄色带点土色,要是看到像涂了粉底的姜,很可能是硫磺熏过的。记住口诀:“天然美女有雀斑,化学美人太完美”。
“早熟少年”发芽姜:顶部冒着小绿芽的姜就像提前发育的孩子,营养成分都跑去供养芽苗了。不过别急着扔!我外婆的妙招是把芽栽花盆里,两个月后能收获鲜嫩的姜叶炒鸡蛋~
展开全文
三、菜场老江湖的私藏秘诀
“上午买姜像相亲,下午买姜像捡漏”。批发市场干了二十年的张阿姨告诉我,早市的姜是摊主精挑细选过的“门面担当”,傍晚收摊前反而能淘到农家刚送来的带泥鲜姜,价格还能砍三成。
冷藏柜里的姜别急着拿!超市里裹着保鲜膜的姜,常常因为低温储存变得“性格冷漠”——香味跑了大半。有次我赶时间拿了冷藏姜,炖肉时放了平时三倍的量还是没味道,老公还以为自己感冒味觉失灵了。
四、不同场合用不同姜
煲汤首选老姜:表皮粗糙得像树皮的那种,掰开能看到丝丝缕缕的纤维,越老越能吊出汤的鲜甜。广东朋友教我煲猪脚姜,非要我用三年以上的黄姜,说年轻姜镇不住猪脚的油腻。
凉拌要用仔姜:夏天菜市场水灵灵的粉红仔姜,脆嫩无渣,切丝拌木耳能吃出雪梨般的爽脆。去年四川同事给我带的泡仔姜,让我就着吃了三碗米饭,现在想想还流口水。
炒菜选壮年姜:比拇指粗些的姜块最百搭,切片时能听到清脆的“咔咔”声。我家楼下湘菜馆老板有个怪癖——炒菜前要把姜片在砧板上摔两下,说这样“叫醒”姜的香味,虽然不懂原理但确实好吃!
五、保存生姜的沙雕小妙招
你以为生姜都得住冰箱?我爷爷的土方法才绝——把鲜姜埋进干燥的沙子里,能新鲜三个月不皱皮。去年试了下,结果我妈误把沙盆当花盆,差点把姜苗当杂草拔了...现在我家改用咖啡罐装干沙存姜,贴上“非盆栽”的纸条才保险。
终极懒人法:洗净擦干的姜用锡纸包裹,随手扔在厨房阴凉处。别问我为什么,上次随手包的姜块两个月后居然比冰箱里的还水灵,科学无法解释的玄学!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个冷知识: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每天早餐要吃一勺姜蜜,难怪九十多岁还能穿高跟鞋健步如飞!虽然咱们不需要这么拼,但选块好姜确实能让生活有滋有味~
今日灵魂提问:你见过最奇葩的姜长什么样?我家那块像尼斯湖水怪的姜还在泡菜坛子里泡着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